Duyung部落(陀優恩)簡史

Duyung部落(陀優恩)簡史

   Duyung部落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綠水休憩站上方部落,海拔454-848公尺,高山環繞,多急斜坡,Duyung意為凸起之處,音譯為陀優恩。Duyung祖先為Paras Nawi,原居於南投仁愛靜觀一帶,為尋找耕地翻閱奇萊北峰,途經Tpuqu(托博閣)溪、Pranaw(布拉瑙)部落、Skahing(沙卡亨)部落等地後,再折北渡越立霧溪至Uway(烏歪)部落,依其口碑曾居於Uway,後因Paras Nawi年邁,再沿立霧溪東進至Wahir(瓦黑爾)溪匯流處攀登至Tpdu(今天祥),後遷至Duyung定居。隨後Paras Nawi逝世,其子  Tanah Paras繼任頭目。根據Duyung家族系譜可知,日方侵略該部落以前,該部落居於此地約4-5代,Tanah逝世後,部落頭目由

 

Duyung駐在所遺址

Watan Nawi接任(20世紀初),時逢日軍入侵太魯閣,Duyung人為避難由Halung Nawi625人越江口山、帕托魯山而至瀧澗東方6公里處,並亦稱其地為Duyung又稱新Duyung,直到日方完成侵略所有太魯閣部落後,又東遷至木瓜溪與清水溪匯流處東側約1公里處,並命其地為Mqduyung(來自Duyung)。爾後,Watan逝世Buhi Pakaw繼任頭目,而原散居在原居地之Duyung各戶,後遭日方集中居住於Tpdu對岸稍東台地上亦稱Duyung,並設立Duyung駐在所。當時Duyung駐在所的轄區東起綠水,西至文山對岸之Mhiyang(馬黑洋)部落,根據1914年底人口調查北Mhiyung部落共1045人,至1927年,原屬合流駐在所Ibuh(榕樹)841人及Duyung人遷至此地, 以致北Mhiyung部落成為三社混居之部落,根據19316月之調查,該部落共有22130人。

在Duyung發現的瓷器,應為日人留下

  依上述可知,Duyung部落之遷徙脈絡相當複雜,在日方入侵前後即有族人搬遷至木瓜溪一帶,成為新興家族Mqduyung。日方入侵後,原居該部落族人,亦遭日方強制遷徙與Mhiyang及Ibuh部

落混居,1930霧社事件以後,日方一改勸誘移居至平地之政策,將仍居於山區之所有太魯閣族人強迫遷移至花蓮北部山麓一帶,以致同一家族之族人散居至今移居地之各部落,以下為筆者整理廖守臣

於1971年人口調查之Duyung族人遷移至各部落狀況:

Knlibu和平部落,3戶,男15人,女10 人。

Gukul和中部落, 2 戶,男3人,女4人。

Bsngan上富世 部落,1戶,男2人,女1人。

Kulu古魯部落,1戶,男2人,女 2 人。

Kdusan佳民部落,4 戶,男8人,女8人。

Pajiq水源部落,2戶,男6人,女6人。

初英部落,3戶,男11人,女6人 (Mqduyung)

Ibuh榕樹部落, 4 戶,男22人,女11 人。

Mqduyung銅門(家族混合部落,仍須調查)

抵達Duyung後,陡上約600公尺即可抵達天狗岩(海鼠山)

 依表格可知Duyungy在外來因素的影響後,以拆散至各移居地之   部落,若須建構出完整之Duyung部落家族的狀況,在客觀上仍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然而文史工作的樂趣即在此處,惟有剝除層層藩籬與爬梳絲絲脈絡,方可趨近真相,提供後代溯源與提振族群文化認同的依據。

 

若有誤殖,敬請指教。

參考文獻:

廖守臣,泰雅族東賽德克羣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下)族,1978年

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1984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