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uh(依柏合)部落與Mkeibuh(摩古依柏合)部落—太魯閣族文化事典(四)—

Ibuh(依柏合)部落與Mkeibuh(摩古依柏合)部落—太魯閣族文化事典(四)—

太魯閣族語詞彙ibuh(依柏合)有兩個詞意,一是植物名稱,二是部落地名。

作為植物名稱的ibuh指的是「雀榕」,在廖守臣(1984)的部落歷史資料裡面譯為「赤榕」。雀榕學名為Ficus superba(Miq.)var.japonica Miq,這種植物生長於台灣中海拔山區,屬於桑科植物。雀榕的樹果有短柄,且生長於樹枝或樹幹,有些是單一或叢生長出。果肉成熟時呈現淡紅色澤,成一球形或略扁球形,且果肉表面有斑點,是叢林鳥類喜歡取食的植物。太魯閣族人將取食雀榕果的小鳥稱做neybuh,而ibuh做為部落地名,也是取自neybuh此一鳥名而來(佐山融吉 1917)。

作為部落名稱的Ibuh部落建立於十九世紀中葉,部落位於立霧溪流域中游左岸,與支流荖溪合流點西北方山腹,海鼠山南方,即今綠水北方山腹地。部落西面隔Duyung(陀勇)溪而與Duyung部落相對,東面則與Bkusuy(玻可斯伊)部落相鄰,部落住區海拔854公尺。Ibuh部落是由來自Truku Truwan的Nowtan(諾丹)家族Abis Nowtan(阿畢斯•諾丹)和Puhuk Nowtan(玻厚克•諾丹)兩兄弟所建。他們約在三百多年前從Truku Truwan遷來,起初住在中橫公路華綠西站西北方的Wahil(瓦黑爾)部落。惟因此地冬季下雪降霜,農作物容易腐爛而生活困難,於是再向東遷到今綠水北方,拓建Ibuh部落住區。

圖為木瓜溪流域左岸翡翠谷山腹緩坡地,這裡曾是Nowtan家族住區,Lowking Umaw在這裡建有Banal(巴納爾)部落。

這個投票已截止!

請問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傳統部落你最想要去的是哪個部落?
105 answers

到了十九世紀末葉,部落內家族人口增加,住區耕地不足生活所需,為了尋覓新耕地,遂有Abis的孫子Lowking Umaw(洛金•烏帽)和YYumin Siyat(尤敏•西雅特)兩位堂兄弟商議拓展家族住區,他們同時在1902年間從立霧溪流域中游南遷,抵達木瓜溪流域左岸山腹,建立Mkeibuh部落。Mkeibuh族語詞意為「原Ibuh部落人或屬於Ibuh部落人」,部落住區位於木瓜溪中游左岸,今銅門村榕樹部落北方山腹地區。

上述兩人分別循著東西兩條南行路線,遷到木瓜溪流域下游左岸的居住區。Lowking Umaw帶領約20戶138人南行遷徙,在今合流對岸攀登江口山,循著Qowrang(科蘭)溪左岸,並在木瓜溪流域上源的Patul(帕托魯,今稱鳳溪)山區居住,此區地名為Msmsmuk(摩斯摩什莫克),位於木瓜溪上游烏帽駐在所舊址對岸山頂。不久後再沿木瓜溪流域左岸向東遷至Banal(巴納爾),之後又遷到Ayu Kmuhil(阿唷卡莫黑爾),即今銅門部落對岸翡翠谷山區谷地。

Mkribuh(摩古依柏合)即今榕樹部落,Nowtan家族在1902年自立霧溪中上游的Ibuh部落南遷移住於部落現址上方山腹台地,1928年集體移駐到山腳河階台地。圖右下為木瓜溪流域下游。

這個投票已截止!

請問第十一屆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你(妳)支持誰?
458 answers

Yumin Siyat則是率Ibuh部落部份家族遷出,先是向南越過江口山、桑巴拉堪山,然後直接抵達木瓜溪流域北岸的七腳川山東南方,此地位於今銅門村榕樹部落北面山腹地。

1908年,台東廳長森尾茂助在銅文蘭(即今文蘭村銅蘭部落)沿木瓜溪流域向西到達支流清水溪匯流點之烏帽山附近一線,設置全長12公里的巴托蘭隘勇線,並在隘勇線東端起點之銅文蘭稍北方設置銅文蘭警衛所。Lowking Umaw遂率家族移住到今榕樹部落北方山腹,與其堂兄Yumin Siyat同一住區,沿用原住部落名為Mkeibuh(摩古依柏合)。

這個投票已截止!

請問2024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你(妳)支持誰?
370 answers

Nowtan家族主要分布於秀林鄉銅門村Mkeibuh(今稱榕樹)部落,另有部分族人住在萬榮鄉西林、紅葉等村落,而在Mkeibuh部落的Nowtan家族後裔,分別為温家、劉家、錢家、伍家、林家、蕭家等家戶。

關於作者:

旮日羿‧吉宏

Truku

國小教師退休,現投入族群公共事務。慈濟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文史工

作者,著有太魯閣族部落史等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