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ou are Here
- Home
- 114年度秀林鄉月桃基礎培訓班結訓

為保存編織工藝及延續秀林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秀林鄉公所於3月29日辦理「114年度秀林鄉月桃基礎培訓班」結訓,由月桃戲工作室黃芳琪講師及胡俊傑助教的指導之下,帶領14名結訓學員一同整理月桃葉、編織到整理至成型,經由細心的修補,最後老師帶來客製的月桃提把製作,讓學員們完成屬於自己的第一件月桃作品,其將秀林鄉遍地可見的月桃加以曬乾並編織成生活器皿,亦啟發秀林鄉鄉民對文化技藝的興趣,進而將傳統工藝延續下去。
「編織工藝」是原住民族常見的工藝技術,族人運用各種不同的自然植物做為材料,透過不同的編織技術,設計獨樹一格的家飾品、容器等,其中又以月桃葉最被廣泛運用。秀林鄉為復振傳統工藝技術,將月桃葉編織工藝帶入課程中,藉由傳統手工藝老師的精巧手藝,將日漸式微的編織技術揉合現代家飾品中,從月桃葉的採集、清潔到曬乾,從切割、裁剪到編織;讓傳統工藝技術注入現代設計,不但能讓學員體現傳統智慧,更能展現原住民族獨特的文化涵養及美學概念。秀林鄉公所近年來積極開設工藝培訓課程,除了推廣原住民傳統工藝外,亦希望透過創意將現代文創商品做結合,培養鄉內民眾的第二專長,這次的學員作品有月桃小夜燈、月桃籃子、月桃提袋,屆時會在秀林鄉年度的成果展展出,敬請期待。
編織對於台灣原住民族群來說是很重要的技法,在台灣的原住民中,幾乎大部分的族群都會使用月桃來製作生活用品或是將其食用,排灣族、魯凱族的石板屋裡,牆邊的石床、石椅上幾乎都會鋪著月桃蓆,阿美族除了編織草蓆、地毯、坐墊外,也經常用來製作器皿、包包或便當盒;在課程中老師帶領學員將葉鞘曬乾壓扁以後,將其編織成各種容器、提籃等家飾品,不但輕巧、美觀、實用,其散發的淡淡香氣,更能成為天然的室內芳香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