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uku的剝皮技術

Truku的剝皮技術

小時候時常看到外公與他的獵友們從山上帶下來一批山產,幾乎都是在半夜,低調的拿到家屋後面的空地進行處理及分肉。當時不太懂狩獵的意涵,只知道老人家帶著陷阱去山上一段時間後,下來就帶很多好吃的回來了。那些獵物被帶回來時,有時是死的,有時是活的,有時是完整的,有時是被肢解甚至燻乾過的。每次獵物被帶回來的狀態都不完全一樣,然而從未見過獵物被剝皮的狀態。獸皮的利用在Truku的日常生活中似乎不常見到,舉凡服飾、工具與生活用品等幾乎看不到獸皮的利用,或許在早期是有的,但就目前的經驗裡面,沒有見過獸皮在生活中的運用。

處理獵物外皮的技術,依個人喜好,原則分為三種方法,第一種為水燙後去毛,第二種為燒毛後去毛,第三種為直接剝皮食用。

第一次親眼見到動物被剝皮的過程是在銅門山區,當時與表舅公在Skahing的獵區獵獲一頭山羊,由於山上沒有瓦斯與噴火槍,於是採用剝皮的方式。首先從四肢的小腿開始,向身體劃去。接下來是在肚皮劃一刀,從胸腔劃到生殖器。劃好以後,便開始用手拉,使皮肉分離。整個皮剝乾淨後才會進行肢解,此時恰好可以利用獸皮來當作鋪墊。剝皮與燒毛後解剖所耗費的時間比較起來其實沒差多少,我認為前者更有效率一些,且能夠在缺乏噴火器、瓦斯與鋪墊的狀況下解決,是一項很方便的技術。既然剝皮是一項如此好用的技術,且能克服缺乏燒毛設備的情況,為何現在卻鮮少被使用?是由於獸皮沒什麼用途而不怎麼使用這項技術?還是由於現代人都習慣燒毛的方式,認為剝皮的過程繁複而不用?我所聽過的獵物買賣,不是賣整隻獵物,就是賣某些部位,很少聽過有人收購獸皮,但可能獸皮的需求在某些區域裡是有的。不過就我目前所知,除了拿來賣,剝下來的獸皮,很少直接使用在生活上,除非是為做裝飾而保留。

這個投票已截止!

請問第十一屆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你(妳)支持誰?
458 answers

獸皮買賣這件事在台灣過去某些時期很盛行,比如荷據時期荷蘭人曾向台灣原住民大量收購鹿皮,然而獸皮的需求限定於特定物種,並非每一種動物的皮都有如此需求,像山豬皮與山羊皮的需求就不如鹿皮般大量。剝皮似乎是老一輩(大約50歲以上)的獵人都會的技術,卻很少見到他們在使用,反而比較常見到的是帶回來燒毛解剖的過程,而這也是現代獵人普遍處理獵物的方式。因此當我看到剝皮的過程時,感到非常的興奮,老人家反而覺得稀鬆平常,認為這就只是一門很普通的技術。

獵物的分解技術可檢視Truku傳統男性基本能力。

剝皮就與肢解一樣,針對不同動物有不一樣的難度。比如山豬的皮硬,且體型較大,剝皮會比較費力;山羌的皮較柔軟,且體型也不會很大,比較好剝。剝皮的過程也會因為個人的習慣而有些許差異,不過剝的漂不漂亮就與技巧的純熟度有關了。就像在解剖時,年輕或較沒經驗的獵人都會切的比較不好看又不整齊,在劃肚皮取內臟的時候很容易連腸子一起劃破。剝皮雖然不直接影響到肉質,但沒經驗的獵人可能會將部分的肉連同皮一起切下來,導致皮肉分離的不乾淨,或是沒辦法保持整張皮的完整性。

這個投票已截止!

請問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傳統部落你最想要去的是哪個部落?
105 answers

這個投票已截止!

請問2024中華民國總統大選你(妳)支持誰?
370 answers

剝皮這項技術在家家戶戶都有噴火槍與瓦斯的現代生活中儘管不怎麼實用,老一輩的獵人也不會刻意為了誇耀此技術的純熟而展現在年輕族人面前,唯有在缺乏噴火槍與瓦斯的狀況才會顯出這項技術的價值與實用性。這項技術看似失傳,但仍存在於老一輩獵人的記憶中,在特定條件下才會被利用,並傳授給年輕獵人。透過看見剝皮技術的例子,我深刻體會到,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與工具取得的便利性,年輕的族人能夠接觸、經歷並學習傳統技術的機會越來越少,許多文化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流失。但我很慶幸在部落生活的我有機會能經歷舊時留存下來的傳統技術與文化,並在每一次看著長輩們展現純熟的傳統技術時,慢慢去模仿並學習,這也是Truku傳承技藝的精隨—少說話,多看、多做。

關於作者:我是秀林村Kulu部落的青年,自幼生長在部落中,時常吃到老人家從山上獵獲的獵物,也很喜歡聽他們圍聚在火堆旁,聊著過去在山裡狩獵的種種經歷。等到大一點(快上國中時),爺爺首次帶我跟我弟弟去狩獵,這才真正體會到狩獵的不容易,以及遇到兇猛的獵物時,該如何應對。而狩獵更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搭好自己的陷阱、判斷獸徑,以及如何做好狩獵儀式,因為這會影響到獵獲的成敗。總之,走在老人家走過的路上,讓我覺得要學習的事還多著呢!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