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民村部落史略

佳民村部落史略

 佳民村成立於1945年10月,起初隸屬新城鄉,轄區範圍北起Qowgan(今景美加灣部落)南止Pajiq(今水源村),1946年5月改隸秀林鄉,直至1953年Pajiq獨立為一村(水源村),另Qowgan、Pratan合併為一村(景美村),經此一重劃後,佳民村縮小為山廣、佳民二部落。

  佳民村現原分為兩個住區,一為Kdusan部落(佳民),二為Wili部落(Oyama大山),以下將分述各部落地理位置及文史發展之脈絡:

Alang Kdusan部落:

  位於須美基溪左岸,沿加禮宛東側山麓,該部落可以佳民派出所前之精舍路為南北兩區,精舍路以北稱日殖時期稱之為「第一班」,精舍路以南稱之為「第二班」,上述部落為1925年日本殖民政府將原住於加禮宛山之Kdusan、Sbiki、Wili(又稱Rusaw)及Uyaw Nowdaw等部落迫遷現址。1953年又有1949年遭國民政府「輔導」遷至吉安鄉慶豐之Sdagan部落族人(約計6戶)因故遷至精舍以北地區。

 

 

圖片來源:Tumun Piteyru

Wili(大山、佳山)部落:

  原址位於今花蓮油庫一帶,原部落家族組成脈絡,最早為Rusaw部落(Wili)族人,1906年因日方侵占太魯閣族生活領域,爆發威里事件,太魯閣族人出草花蓮支廳長大山十郎等25人,此後日方展開一連串報復行動,1911年Wili部落遭攻陷,即迫令該部落族人遷下山,初期居於佳林國小(今佳山基地)現址一帶,然該部落爆發瘧疾,部落族人死傷慘重僅剩一戶,再遷至現址。1946年原住壽豐鄉溪口之木瓜群,因土地重劃需與漢人同需繳納稅金,為迴避稅金部分部落族人遷至現址,此時亦有Bsngan部落Teuda群部落族人遷此,1953年後再有因水患Btakan、Pcingan部落族人遷此,原佳山部落為多元部落家族混合居住之部落,直至1980年代佳山計畫啟動,使得原住於該地區之部落族人遷散,該部落主要遷至今山廣一帶。

圖片來源:Tumun Piteyru

部落事典:

  • Wili事件

 

  爆發於1906年之Wili事件,為當時轟動整個日本殖民政府,也連帶影響整個日本統治太魯閣族的態度。當時日方為取得太魯閣族之山林資源,不斷於加禮宛山區擴張其樟腦用地壓迫太魯閣族生存空間,進而導致太魯閣族產生不滿衍生殺機。然日方詮釋當時為經營樟腦事業,防範內太魯閣族人的侵擾,聘任7名外太魯閣族擔任警備隊員,爾後因部落耆老津貼發放不公所導致,應可視為整個事件的導火線,在事件發生前,Sdagan馘首2名日人及Wili部落族人在北埔馘首5名日人之事件,此後又發生Tkijig部落開槍等氣氛日益緊繃的事件,此種自日本殖民政府進入太魯閣地區以來,不斷擴增製腦用地以及利用當時太魯閣族無知,加以欺騙或強暴等事件,積壓多時的情緒一觸即發,進而爆發了馘首花蓮港支廳長大山十郎等25人之「威里事件」,因此若將整個威里事件的原因歸咎於耆老薪資發放不公來詮釋,稍嫌落入以點詮面的論述。

圖片來源:Tumun Piteyru

  • Kdusan地名典故:

 

  Kdusan部落的地名典故,在文獻上出現兩種說法,其一為廖守臣於1984年著作之《泰雅族的文化 : 部落遷徒與拓展》,所提之:

 

佳民,舊稱巴拉奧西拉克(Babaw Slaq),意為「水田上方」。日據初,於佳民置有石刻地藏王像一尊,稱「支曹桑」,泰雅語(指太魯閣語)訛作「克托山Kdusan」,後更轉音作依卡托山(Ikdusan)。[1]

 

  上述論述似乎恰如其分的解釋Kdusan地名的典故,但部落耆老田信德則出現不同的詮釋:

 

大約在1914年「太魯閣族抗日戰役」後的1915年或1916年日警經過海拔900公尺的舊部落時,因「太魯閣族抗日戰役」的事件而非常痛恨太魯閣族,因此準備有毒飯糰藥毒死全部落族人,部落耆老Yadu Jiyun看似有異,就吩咐Karaw Wacih快去告訴留在部落沒有去田裡工作的族人,無奈族人看到白飯又肚子餓就吃了有毒的飯,而死了;族人從田裡工作回來,驚嚇的看到族人都因吃毒飯而死,心裡難過。一方面覺得自己逃過一節得生命,就說「Pnkeudus得生命之意」,後來族人稱這部落為「Kdusan生命之地」,自始到今天部落族人一直稱這部落為「Kdusan格督善」生命之地之意。[2]

 

  縱使當代族人不需要從兩種不同的文獻與口述的記載當中去辨別何為正確,但這些前人所留下的資料當中的時空、背景與故事中,我們可以探究太魯閣族先祖在我們土地上,所遺留的痕跡與記憶。

[1] 詳參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 : 部落遷徒與拓展》;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年。

[2] 詳參王玫瑰,《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太魯閣族部落史及家鄉資源調查成果冊》;花蓮縣秀林鄉

  公所,2015年。

圖片來源:Tumun Piteyru

 

參考文獻:

廖守臣,《泰雅族的文化 : 部落遷徒與拓展》;世界新聞專科學校觀光宣導科;1984年。

王玫瑰,《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太魯閣族部落史及家鄉資源調查成果冊》;花蓮縣秀林鄉公所,2015年。

廖守臣;《泰雅族東賽德克羣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出版日期:1978年。

關於作者:

Tama Rowbiq

Truku

祖籍Duyung社,生於集團迫遷後的Bsuring社,太魯閣族文史工作者,目前就讀東華大學民間文學研究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