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美村-Pratan部落史略

景美村-Pratan部落史略

遷徙脈絡

  景美村Pratan部落(又稱三棧),相對位置位於三棧下游沿岸,北鄰秀林村Dowras部落,南接Qowgan部落,西倚崙外山[1],東面Pratan溪出海口。在日本尚未入侵太魯閣地區時,原有五個部落散居於Pratan溪下游山區一帶,Pratan部落原址位於現址西側ㄧ公里山區,因人數眾多,故現今部落以Pratan部落稱之。據廖守臣的研究:「該地區之五個部落祖源自Qurang[2](科蘭),據民間口碑,Qurang源自南投靜觀山區,後因耕地狹小,起初由Paras Kagi率族人遷至Qurang,Paras逝世後由其子Umin Paras接任,Umin晚年因與Tbula[3]部落發生獵區糾紛,為避免族人受害,再遷至Pratan一帶。

[1] 即Rungay論外山。

[2] 今太魯閣江口山一帶,科蘭意指少樹木之地區。

[3] 今文山行館ㄧ帶。

注入太平洋的Bratan溪

Pratan溪部落一帶分別由Pratan、Smudal[1]、Kraka、Ibasan、Tqian Rungay五部落,1914年6月,日本侵略部隊攻佔Pratan各部落,同年九月設置Pratan駐在所,並命名三棧。爾後日警認為Pratan各部落散居山腹ㄧ帶管理困難,故自1925年起開始勸導部落族人遷移至現址,起初部落族人多不願意搬遷,直至1928年6月才將住於山區部落族人遷徙至現今部落,而起初搬至現址,由南至北約略分為四個住區,以南至北為Tqian Rungay、Krak、Pratan部分、Smudal至北則為Pratan部分。1927-1936年間Rucing、Qurang、Dowras、Raus、Bruwan遷徙至此,國民政府時期亦有Snlingan、Tkijig、Ibuh等部落遷徙至此,日殖末期,Pratan溪遭遇大洪水,以致部分台地遭洪水沖襲,河床逐漸南遷,原住於靠近河岸之部落族人畏洪水侵擾,再遷至對岸(原三棧派出所ㄧ帶)。因此現在Pratan溪南北側兩個居住處。

[1] 茅草。

三棧軍營現況

 部落事典

ㄧ、Pratan

Pratan意為菰瓜[1],另一種說法為豔麗的花朵,具毒性,皮膚接觸後會產生劇烈的過敏反應,久久才能痊癒,當時Truku遷徙至Pratan時,於該區域發現此植物,便命名此地為Pratan,而傳統Truku在自己的領域遇見有毒植物,多會將起砍伐,以防後人遭受毒害。[2]

 

二、三棧

  此地名源自清光緒元年,清國開鑿北路時,自新城順安ㄧ帶望三棧溪之景,狀似由三座山排列組成,故閩語稱三層仔,北京語唸做三棧,故得名[3]

 

三、Tqian Rungay

  意為猿猴居住之地,為Pratan區域部落之一,該部落之所以稱之為Tqian Rungay,早期Truku遷徙至此時,見該區域有猴群居住,故稱此地為Tqian Rungay。

[1] 植物。詳參王玫瑰《Truku-移動的記憶-花蓮縣秀林鄉公所太魯閣族部落史及家鄉資源調查成果冊》2015年

[2] 報導人:林喜文;時間:2019年10月;地點:Pratan部落。

[3] 廖守臣,《泰雅的文化》1984年。頁229。

由三棧橋往Pratan部落遠望,狀似三層山脈組成。

四、土地分配

  日人將太魯閣族迫遷下山時,會分配ㄧ些土地給族人耕作,當時我們三棧就有一部分的土地分配給Tpuqu跟Bsuring的人使用,因此在三棧國小的對岸,有些土地的持有人都是Tpuqu與Bsuring部落的族人,所以現在很多部落的年輕族人都疑惑,為何明明是Pratan部落,為何還有其他部落的人進來耕作。[1]

 

五、三棧軍營

  三棧軍營部落之前本來在我們部落裡面,他們在這裡影響我們部落生活,除了交通不便之外,同時他們軍紀敗壞也是我們趕走他們的原因,當時部落的有夫之婦跟軍營裡的軍人暗通款曲,導致早已對他們不滿的部落族人埋怨日漸加深,最後經過許多政府部門的交涉之後,最終於1999年軍營搬離現址,2001年阻隔部落交通的軍營打通,也還給部落正常的生活[2]

[1] 報導人:林勇三;時間:2019年10月,地點:三棧部落。

[2]報導人:林勇三;時間:2019年10月,地點:三棧部落。

關於作者:

Tunux Wasi

Truku

祖籍Duyung社,生於集團迫遷後的Bsuring社,現任秀林部落主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