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淺談原住民族藍綠選舉生態

#讀者投書 淺談原住民族藍綠選舉生態

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落幕,民主進步黨參選人蔡英文女士在台灣島內一片亡國感氛圍下脫穎而出,以817萬票57.1%大勝選前聲勢浩大卻僅獲得552萬票38.6%的中國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265萬票。台灣歷年來多次大選及地方選舉多會出現藍綠間的鐘擺效應,然而原住民族的政治傾向卻始終呈現懸殊的藍大綠小差距,也始終未出現顯著的擺動。本文就以秀林鄉歷年總統及縣市長等得票率作為藍綠政治生態的狀況進行初步探討,縱使秀林鄉仍有部分不同族群(阿美、漢人、賽德克以及其他族群),但秀林鄉太魯閣族佔人口比例將近90%上下仍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我們從得票率來看,2008年總統大選藍綠差距將近912012年總統大選國民黨仍以80.73%大贏民進黨的14.17%2016年國民黨在主流社會認為馬政府施政好感度不佳且泛藍分裂的情形下,國民黨仍以49.3%大勝民進黨27.15%,加上親民黨整體泛藍支持度為72.83%2018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在執政好感度不佳的情形下,秀林鄉國民黨的得票率持續以80.55%大勝民進黨的17.4%2020總統大選在主流社會充斥著亡國感以及媒體普遍對藍營的不友善的情況下,國民黨支持度仍以71.11%大勝民進黨的25.8%

資料來源:中選會

綜合以上可見,無論主流社會對於藍綠兩黨的氛圍為何,秀林鄉泛藍支持度至今的基本盤仍穩定維持在75%上下,民進黨支持度基本盤維持約在20%上下,是什麼原因造成無論外在環境因素如何,秀林鄉的選民仍堅毅的一面倒向國民黨呢?以下將從過去與當代的角度條列式的深入分析之。

  1. 閩客族群對原住民族相對剝奪感: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對於大多數的原住民族來說(包括太魯閣族),台灣第一代的掠奪者即為閩客族群,從明鄭時期開始大量來自中國閩客族群進入台灣,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逐漸遭受壓迫,從平埔族群近百年來在西部平原的遭遇可以見得,例如食用原住民的肉1等侵略原住民族歷史,以及根據口傳太魯閣族起源地南投靜觀,也因西部平原平埔族遭遇閩客的侵略,撞球效應式的也被迫往深山遷徙,因此對於原住民族來說,主要由閩南族群為主體的民主進步黨恰如其分的直接與第一代掠奪者劃上等號,加上民進黨政府近年來的政策刻意凸顯日殖時期的時空環境,削弱國民政府對於台灣的建設,讓日殖時期遭遇日方奴役式與掠奪式對待的原住民族難以接受,這也是為何原住民族始終無法認同民進黨的多重歷史原因之一。

  1. 凸顯日殖時期的時空記憶:

在第一項提到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期間,對於原住民族奴役式的管理方式,讓當時歷經戰爭的原住民族身心靈遭受前所未有的創傷,直至1949年國民政府「光復」台灣,讓原本在奴役的管理狀態下的太魯閣族,在某種程度上的「解除」了50年來高壓的管理形式,也讓當代太魯閣族多數仇視日本政府的統治方式。而以閩南族群為主體的民進黨政府至2008年的本土化運動,重視台灣本土文化也包括日本殖民時期的時空記憶,刻意淡化國民政府時期的歷史,也讓原本歷經日殖時期創傷的原住民族更加激化反綠的聲浪。

  1. 藍綠兩黨對於原住民族的政策:

原住民族自日本殖民時期以來遭遇外來政權的管理,強迫原住民族融入主流社會規範當中,導致原住民族多數比例至今仍處於社會相對弱勢的狀態。在此認知下,藍綠兩黨對於原住民的政策的兩種不同路線的方式,卻也讓原住民族藍大於綠的狀況至今仍如鐵板一塊難以突破,以下分述原住民族政策的特色:

(一)國民黨的原民政策:

國民黨為台灣執政最久的政黨,其各部落之地方組織之耕耘以久並且深植部落,在此情況下,國民黨較易藉由各種形式,以立即性的回饋方式,如急難救助、災害補助、物資發放、消費卷發放以及各種獎助學金等形式,即刻性的協助處於弱勢環境下的太魯閣族人,這種舒緩族人經濟壓力的形式,也直接的讓族人感受到國民黨對於原住民族重視。

(二) 民進黨的原民政策:

太魯閣族在對於主流社會相對弱勢的情況下,民進黨所提出的政策多屬理想性與長遠性的政策,如原住民基本法、轉型正義、語言發展法及禁伐補償等政策,大大提升原住民族文化與權益在主流社會的地位,但對於相對弱勢的原住民族來說,上述這些針對權益保障的政策,相形於國民黨的立即性的舒緩當下困境,更顯得遙不可及。

  1. 原住民族的軍公教的菁英結構:

承三,遭遇二次外來政權影響的原住民族,在社會地方與經濟地位相對弱勢的狀態下,融入主流社會最快方式多為投入軍公教行列,以致原住民族社會中的菁英階層多為軍公教體系的族人,相對的處於菁英階層的軍公教背景的族人,也具備部落的話語權,1980-1996年國民黨執政時期大大提升軍公教的待遇與福利,改善軍公教的生活品質,也加深許多具備部落話語權的軍公教菁英對於國民黨的認同,然而隨著大環境的不利以及軍公教年金將屆破產,導致2008-2016執政的國民黨政府欲調整的退休年金方案,又須顧及選票基本盤的考量下暫且擱置,而2016年民進黨政府全面執政,大幅調整退休年金,也直接造成掌握部落話語權的軍公教體系族人的反彈,也加劇部落對於民進黨政府的不認同。

上述的幾個面向,其實只是造成太魯閣族藍大於綠的眾多原因之一,再舉幾個例子,例如閩南語被稱為台語,那其他原住民族語言地位何在,又例如促轉會以1945年為分界點,刻意排除原住民權益失去最多的時代,以及礦業法的不作為等等,這一來一往也讓原住民族社會,對於民進黨認同難以提升。但事實上太魯閣族對於民進黨的支持度亦出現緩步的提升,縱使藍綠支持度差距仍然相當巨大,但從2008年的10%上下至現今25%上下可以觀察出,民主進步黨在原住民族政治板塊內已悄悄的出現了成長。

201681日蔡英文總統對原住民族的道歉活動上,係屬世界歷史上的空前絕後創舉,但對於原住民族來說解決當下的困境,比起理想性且遙遙無期的轉型正義更加實在。

1詳參《台灣日記與稟啟》_

藍大於綠是原住民族政治結構普遍的狀態
關於作者:Tunux Wasi秀林人,秀林部落會議主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